WFU

2019年5月1日 星期三

學習非僅為專業知識與技能,教學亦然



作者:陳永平

在大學教育中,「學習非僅為專業知識與技能」有兩種含意,第一種是「除了知識與技能外,還有學習態度」,簡單地說,就是要提升學生正向的「學習態度」;第二種是「除了專業外,還有非專業的知識與技能」,簡單地說,就是要強化學生多元的「跨領域學習」。

那麼,在教學上如何因應「學習態度」的提升與「跨領域學習」的強化?



首先來談「學習態度」的提升


目前所提倡的許多教學法,正好有助於學習態度的提升,如『翻轉學習』可提升自主學習的態度,『問題導向學習』可提升追根究底的態度,『統整學習』可提升群力合作的態度。

不過,『翻轉學習』、『問題導向學習』或『統整學習』等教學法的施行,向來都不是簡單的事,而且會因人而異,在這種情況下,若能藉由老師間的交流,彙集不同老師的不同經驗、不同做法,互相探討、改進,相信對提升學生的學習態度一定能發揮正面的成效。


其次是「跨領域學習」的強化


目前的教學環境仍延續專業分科的傳統,理由無它,因為知識的大量累積早已超出任何個人所能承受的容量,在此情況下,唯有分工合作,才能讓科技的巨輪持續滾動。

在大學教育中,從理工文法商的分科教育就可以看出「分工」的事實,至於分科間的「合作」,一般的做法是讓學生在各分科間自由選課,自由學習。或許,這已是一種大家習以為常的「跨領域」教學方式,但是卻也顯得不夠積極,若是能藉由分科教師的交流,共同為學生設計出多元的跨領域課程,一起授課或相互支援,相信對多元教學環境的開發會更有幫助。

我們相信《小確幸創新教學致動器》這個FB社團,可以提供老師們相互交流與討論的機會,在提升「學習態度」與強化「跨領域學習」上發揮更大的助益。


最後想說的是「為教而學」


對老師而言,『為學而教』─為了學生的學習而教,似乎是天經地義的事。例如,經常聽到的是:老師應採用「做中學」的教學法來改善『學用落差』,言下之意,似乎是在暗示:老師對「做中學」瞭如指掌是天經地義的事。然而,這種論述卻與現況差之千里,因為教學也是一種學習,老師仍然必須『為教而學』─為了採用教學法而學習,問題是:該如何學習?到那裡學習?

來吧,《小確幸創新教學致動器》是一種『為教而學』管道,一種不錯的選擇。

讓我們用「做中學」來引導學習,讓我們用「學中做」來提升教學。




© 小確幸創新教學致動器,保留所有權利。歡迎分享本文連結,但全文轉載請事先來信詢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