WFU

2020年2月28日 星期五

教學小確幸─在教學慣性中製造亮點(10)


作者:陳永平

2018年12月,交大教師社群《小確幸創新教學致動器》正式成立。

不知道是什麼時候「小確幸」成為生活上的流行用語,聽說「小確幸」一詞是來自日本家喻戶曉的作家村上春樹,在他的散文集「蘭格漢斯島的午後」中有一篇文章的篇名就是「小確幸」。

2020年2月27日 星期四

教學小確幸─在教學慣性中製造亮點(9)


作者:陳永平

在傳統教育中,因過度強調「知識」的傳授,而鮮少觸及「素養」的培育,再加上藉由筆試成績的高下來區分學生的能力,導致與知識相關的技能訓練,未能受到應有的重視,也因此造成嚴重的學用落差,甚至受到學非所用的質疑。

2020年2月26日 星期三

教學小確幸─在教學慣性中製造亮點(8)


作者:陳永平

約在十年前,在我投入專業通識教學時,世界各國已掀起新一波教育改革的浪潮,台灣也在此氛圍下開始針對教育問題提出各種改革的理念及策略,包括「翻轉學習」、「做中學」、「問題導向式學習」、「以學生為中心」等,相信所有的老師和我一樣,也能夠感受到傳統教育正要轉型的變化,是的,傳統教育正在翻轉中!

2020年2月25日 星期二

教學小確幸─在教學慣性中製造亮點(7)


作者:陳永平

自進入交大擔任教職,主要的工作不離教學、研究與行政等範疇,不過,很幸運地,由於加入「科技與社會中心」,簡稱為「STS中心」,讓我還有機會投入向下扎根的科普教學活動,包括『電機科技與社會高中一日營』、『新竹凸透透志工團』、『向下扎根國中科技營─來交大當創客』,此外也曾長期支援台中一中的科學班,開授「科技與社會」這門課。對我而言,能夠參與這些向下扎根的教學活動,確實是一段難得的教學經歷,且聽我慢慢道來。

2020年2月24日 星期一

教學小確幸─在教學慣性中製造亮點(6)


作者:陳永平

在19世紀的歐美國家,有不少大學學者有感於學術的過度分科已導致知識的窄化學習,於是提出博雅教育的理念,強調人格培育的重要性,後來為了有別於窄化的專科教育,於是進一步規劃通識教育,強調共同科目學習的必要性,希望能培養出通才且具備獨立思考能力的學生。

2020年2月21日 星期五

教學小確幸─在教學慣性中製造亮點(5)


作者:陳永平

我的專業是機器人控制,初期的研究主要是探討「順滑模態控制理論」與「智慧型機器人控制」,而被賦予的教學責任是開授電機相關的控制課程。

2020年2月19日 星期三

教學小確幸─在教學慣性中製造亮點(4)


作者:陳永平

「教學,教學生」是我在教學理念上的一種轉變,簡單的說,就是從原先只專注在課程內容的準備與教學方法的嘗試,逐漸轉為以學生為中心,關注學生的個別學習狀況。

2020年2月18日 星期二

教學小確幸─在教學慣性中製造亮點(3)


作者:陳永平

教學,在責任上是知識與技能的傳授,但是在方法上,卻也是一種學習,而且是一種從無到有的學習,如同幼兒的牙牙學語一樣,只能先模仿再試試,先試試再改進,臺灣有句諺語:「有樣學樣,無樣家己想」,可說是學習的最佳寫照。
對於一個新手教師來說,最想學的當然是如何把書教好,可是該向誰學?又該如何學?

2020年2月17日 星期一

教學小確幸─在教學慣性中製造亮點(2)


作者:陳永平

對新進的教師而言,若與我當年回國時的情況相比,目前在教學上的自我學習管道,應該是已經獲得大幅度的改善。

2020年2月14日 星期五

教學小確幸─在教學慣性中製造亮點(1)


作者:陳永平

進入交大至今,剛好整整三十年,在心情上特別有感,是感傷,但也值得省思與回顧。

第一個十年,除了逼人的升等壓力外,教學壓力也不小,只能不斷嘗試改善教學,從教學菜鳥,慢慢學飛,熟悉上課的竅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