作者:陳永平
自進入交大擔任教職,主要的工作不離教學、研究與行政等範疇,不過,很幸運地,由於加入「科技與社會中心」,簡稱為「STS中心」,讓我還有機會投入向下扎根的科普教學活動,包括『電機科技與社會高中一日營』、『新竹凸透透志工團』、『向下扎根國中科技營─來交大當創客』,此外也曾長期支援台中一中的科學班,開授「科技與社會」這門課。對我而言,能夠參與這些向下扎根的教學活動,確實是一段難得的教學經歷,且聽我慢慢道來。
(7) 向下扎根,新竹凸透透
在2010年,電機學院與客家學院為了促進跨領域人才合作與研究交流,也為了探索科技與社會人文的交互影響,兩院共同成立了「科技與社會中心」,辦公室設立在客家學院,由電機系楊谷洋教授主持,完成了許多重要的跨校與跨領域計畫,而我所參與的工作主要是開授通識課程,其次是推廣科普教育,以及執行向下扎根計畫。
對我而言,有別於專業研究與教學,在STS中心所參與的這些工作算是相當獨特的歷練。在開授通識課程方面,讓我有機會重新站起,重新學習,近年來已更進一步開發「專業通識」課程;在推廣科普教育方面,讓我有機會嘗試撰寫科普文章,發表作品,也參與『科技社會人1』書籍的編輯;而最值得一提的是執行向下扎根計畫,讓我有機會為國高中的多元化教育盡一份心力。
關於向下扎根計畫,首先是自2011年起,每年於暑假期間參與由STS中心與電機系共同舉辦的「電機科技與社會高中一日學習營」,讓高中生在課業學習之外,也有機會認識電機相關的科技應用與社會議題,其次是參與2012年中心所成立的「新竹凸透透志工團」,每學期至新竹縣市國中,進行科普演講或提供電子電路實作課程。
「電機科技與社會高中一日學習營」
高中一日學習營的活動,每期招收約60名來自全國各地的高中生,由於舉辦營隊所需之經費不多,STS中心尚能支應,所以學員無需繳交任何費用。
一日營的活動從上午九點報到至下午四點半結束,內容方面主要是包括三場專家演講以及兩小時的電子電路製作,如下所示:
0900 ~ 0930 報到
0930 ~ 1040 社會議題專家演講(1)
1050 ~ 1200 社會議題專家演講(2)
1200 ~ 1300 午休
1300 ~ 1500 電子電路製作(王宜楷老師)
1510 ~ 1620 科技應用專家演講(電機系老師)
1620 ~ 1630 結業式
上午安排兩場演講,各邀請一位專家學者,主題設定在社會領域之議題,中午進餐並休息片刻後,安排兩小時的電子電路製作,由電機系王宜楷老師現場指導,藉由做中學的實務訓練來提升高中生對電機科技的興趣,最後再安排一場電機科技的簡介,由電機系教師介紹個人的專業領域,並分享研究的經驗及成果。
每年學習營的活動一開放網路報名,很快地就額滿了,顯示出這個營隊確實受到高中生的青睞。
從營隊的籌畫及執行過程中,讓我深切體悟到,原來大學教師除了在專業上的研究及教學外,也能夠為高中的多元化教育盡一份心力,這種向下扎根的理念確實值得加以推廣。
雖然舉辦高中一日學習營的初衷只是為了向下扎根,但是在無形中也形成一種大學招生的宣傳管道,可以讓參與營隊活動的高中生,實際了解交大優異的學習環境。事實上,各大學對於招生事務本來就相當重視,而且每年都會投入大量的資源,在寒暑假為高中生舉辦各種營隊活動,那麼?國中呢?是否也有機會將向下扎根的理念延伸至國中端呢?確實是可以,因為這種單純且直接的想法很快地就付之實現,成立了:
「新竹凸透透志工團」
在2012年,為了將向下扎根的理念進一步推展至國中端,於是以服務鄉里為前提,成立「新竹凸透透志工團」,開始在校內招募志工老師,藉由他們的研究成果、生活經驗與人生經歷,至新竹縣市各國中演講,希望能提升在地年輕學子對科技的興趣,以及對社會人文的關懷。
志工團的成員是由各學系的十多位老師組成,由我負責聯繫新竹縣市各國中,每學期選定至少三所國中,安排志工老師前去演講,目前已經走遍八成以上的學校,所提供的演講內容,對所有的志工老師都是一種新的嘗試與考驗,因為必須從個人艱深的研究中,萃取出淺顯易懂的知識,才能引發國中生的興趣。
事實上,當初與各國中老師聯絡時,他們對於演講內容也非常擔心,深怕遠超出國中生的程度,無法引起他們的學習興趣,甚至可能因聽不懂而信心遭受打擊,若出現這種情況,反而讓志工團的本意大打折扣,這種擔心從我安排的第一場演講過程中就已經顯現出來了。
第一場演講是與曙光女中的國中部接洽,由我擔任講者,原定的題目是「控制科技發展與應用」,雖然在內容方面大部分是以科技歷史以及實際應用來呈現,但是教務主任還是建議在題目前標示「與中學生淺談」的字樣,希望能讓學生更有意願聆聽,我認為這的確是很好的建議,於是將題目改為「與中學生淺談控制科技發展」,不僅如此,後續為志工老師所安排的演講,大都也是採取類似的建議,例如「與中學生淺談能源科技」或「與中學生談手機如何把脈」,當然也有一些題目本身就很吸引人,就依據志工老師原定的講題,例如「瘋(風)」或「科技助人傳播快樂」。
志工團的成員除了來自電機學院與客家學院外,也有電物系與機械系的老師加入,每位志工老師在接獲任務後,都是自行前往國中演講,中心唯一支援的,只是做為獎品的文具,以及三本適合國中生閱讀的書籍。
除了演講外,志工團每學期也安排一場電子電路製作,主要有兩個主題,包括「初級魔法棒」與「超音波測距儀製作」,這是電機系王宜楷老師所設計的電子電路,其中「初級魔法棒」是一種簡易的紅外線遙控器,設計成魔法棒的照型,再配合揮棒的動作來啟動遠端的電器,例如電視或電燈,是相當酷的一件作品;而「超音波測距儀製作」是利用超音波感測器的發射與接收,經由超音波的傳送時間來計算前方物品的距離,按下開關後即可顯示物品的距離。這兩種電子電路都是相當有創意的設計,能夠引發學生對電機科技的好奇心與興趣,具有做中學的教育意涵。
王宜楷老師也是志工老師,每次出任務時的主要成員是王老師與三位助教,以及一箱箱的實驗設備與材料,有時也會有其他的志工老師加入幫忙。
由於電子電路的製作是採用一人一套作品的方式,而且需要助教在旁協助,因此有電子耗材費與助教費的需求,在有限教學資源的考量下,通常每學期只舉辦一場,而且是以偏鄉國中為主。至於在交通費用部分,初期出任務時,有好幾次都是透過教務處的幫忙,由校方派車支援,後來漸漸熟悉整個任務流程後,就由我擔任司機,一輛車,載著一行人與三兩箱實驗設備與材料,開車前往,雖然路途稍遠,但是能夠將做中學的實驗活動帶到五峰或尖石等偏鄉國中,對我個人而言,是相當難得的一種教學歷練。
科技與社會中心的向下扎根計畫也獲得校友的經費支援,這些經費除了用在高中一日營之外,也提供志工團所需的實驗電子材料,以及做為獎品之用的文具與書籍,真的非常感謝校友的大力協助。
目前STS中心因人力及經費之考量,已經暫時停止運作,在此情況下,「電機科技與社會高中一日學習營」與「新竹凸透透志工團」的活動也跟著停止。
不過,向下扎根計畫並未因此而中斷,而是嘗試轉型。
目前已經與教育所林珊如老師合作,以電子電路製作之項目支援教育所師培班的營隊:
「向下扎根國中科技營─來交大當創客」
以及配合師培班至偏鄉國中的教學活動。
此種支援模式與原先的方式並不相同,最大的差異是,整個電子電路製作的活動不再是由王宜楷老師負責,助教也不再是由電機系的同學擔任,而是將講解及助教工作的重任全部改由師培班的學生一肩挑起。
為了讓整個教學活動順利進行,在林珊如老師的規劃下,活動前負責講解的學生必須先將內容預演一遍,由林珊如、王宜楷與我三位老師共同指導,此外擔任助教的學生也必須透過王宜楷老師的訓練,預先熟悉電子電路的製作技巧。這種支援模式不僅可為國中的多元化教學盡一份心力,還可培訓未來的師資,真的是一種值得推廣的向下扎根模式。
© 陳永平,保留所有權利。歡迎分享本文連結,但全文轉載請事先來信詢問。